本文載於自由時報 民國93年7月20日(二)〈寵物當家〉
文/愛心動物醫院/許志全醫師
 |
台灣夏天溫暖潮濕的氣候正是跳蚤活躍的季節,每年四五月份開始,寵物畜主也許會發現家中寵物的皮膚病又犯了。在台灣的犬貓過敏性皮膚炎中以過敏原以花粉、塵蹣、跳蚤占絕大多數。花粉、塵蹣,所引起的過敏性皮膚炎除了藥物治療以外,必須同時在家中裝設空氣清淨機、除濕機以減少過敏原的數量;而跳蚤所引起的過敏性皮膚炎則要用適當的除蚤藥,來除去跳蚤。
目前市面上有非常多種不同除蚤機制的除蚤藥,畜主必須詳閱說明書或是與獸醫師討論之後慎選藥物,再給寵物使用。有些除蚤藥雖然效果很好但是毒性也很強,其中含有「有機磷」的除蚤藥,絕對不可使用在貓身上。 |
畜主要如何從琳瑯滿目的除蚤商品中選擇適合自己寵物的除蚤藥呢?我們得先了解何謂「跳蚤過敏」以及跳蚤喜歡的生活環境。
從事獸醫臨床工作,常有寵物畜主抱怨為什麼每年春末夏初開始,寵物身上就會出現跳蚤?為什麼現在已經使用除蚤藥了,寵物仍然一直在搔癢?為什麼狗背部會掉毛?為什麼家裡的貓從不到戶外玩耍,身上卻有像砂子般的東西聚集?為什麼家人手腳出現看似蚊子叮咬的紅色斑點,但是比起蚊子咬的傷痕更小而且更癢?
如果你的寵物有上述任何一項症狀,要盡快帶著寵物去找獸醫師。你的寵物可能患有「跳蚤叮咬的過敏性皮膚炎」,也就是不只是叮咬的地方局部紅腫發癢,同時更是一種「全身性」的過敏反應。因此犬貓常見的症狀包括:局部或全身皮膚紅腫、皮膚有抓痕、咬痕、結痂、多處掉毛,嚴重的犬隻還可見背部大範圍掉毛,而且接近尾根的地方更嚴重。這是牠自己用嘴巴去拔毛、咬傷的結果。
跳蚤體型大小比黑芝麻小些,可在寵物毛髮間快速爬行移動。通常在離開寵物之後才會用跳躍移動。跳得高度不高,所以人類被叮咬通常只有在腳部有紅腫發癢的斑點。畜主不一定能在家中或寵物身上找到跳蚤,但是很容易在寵物身上發現有許多砂子般大小的深色顆粒聚集。
要判斷這是否為跳蚤大便,很簡單,只要取少許寵物身上疑似跳蚤大便的砂子,放在白紙上,再加上一滴水輕搓,如果沙子在水中溶化成紅色,則確定是跳蚤大便。因為跳蚤吸血所以大便就是未完全消化的血塊。這些血塊是跳蚤幼蟲的食物,此外,幼蟲也吃寵物皮屑以及絛蟲卵(絛蟲是一種腸內寄生蟲)。被食入的絛蟲卵在跳蚤幼蟲體內活化成更具感染力,等待跳蚤幼蟲變成成蟲時「一起」傳染給其他動物,所以有些犬貓除了除蚤之外,也必須吃驅蟲藥去除腸內的絛蟲。
畜主一旦發現寵物身上有跳蚤,可能會自行去購買除蚤藥,但是正確使用之後還是看到寵物搔癢不堪,最後求診於獸醫師,這是因為除蚤藥可以有效除去跳蚤,但是完全沒有止癢功能。如果寵物有出現皮膚劇癢、抓傷、咬痕、掉毛,還是得請求獸醫師的幫助。獸醫師會根據寵物皮膚傷害程度給予適當藥物治療,有時還會用抗組織胺或類固醇來阻止過敏反應持續進行,以抑止劇癢,避免寵物繼續傷害自己的皮膚。之後獸醫師會根據寵物種類(犬或貓)、年齡、健康狀況、跳蚤感染程度,推薦適合的除蚤藥。 |